二個角度看為甚麼我們拖延?
Delay No More!
前言
我們常常遇到拖延,應該說,我們生活中跟拖延密不可分,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時間浪費掉了,事情依舊沒有做完,我們會因此沮喪,我們會因此徬徨,因為我們不知道時間到底怎麼偷偷溜走了。
為甚麼我們開始拖延
去年二月,是我鑽研工作數相關領域的第二年,那時 TED上提姆‧厄本演講的影片非常的火紅 — —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他說每個人都會拖延,並把拖延的情境分為幾種。第一種是他以你要做的事是不是有死限,來解釋你的拖延。例如,有些人因為交件期短,所以能在最後一刻趕緊交件,如果沒有死線,例如創業,你就會一直拖延,到最後非常後悔當初沒有把握時間創業。
第二種拖延發生在你無法判斷該先做哪件事,這種結論很極端,要就你全部都不做,或者全部同時做。但全部都做就容易分身乏術,到最後都做不完,結局還是你只能不斷延後,於是事情拖延就發生了;更不用說全部都不做了,跟拖延一樣一事無成。
第三種拖延的情況是,因為流程太過繁雜,所以就只能一直延後或者拖,結果時間在這些其中浪費掉,我們最常講的「公文旅行」就是屬於這一類。
因篇幅有限,下面將介紹一些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拖延情況。
以心理學角度來看拖延發生
市面上非常多書籍都在講我們該怎麼安排時間,我們該怎麼樣對抗拖延,但是看了那麼多書,目前我認為寫最好的是《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因為針對每個型態的拖延者,兩位作者皆有思考過發生拖延的整個系統發生的原因,並且在後面的章節提供解決各種拖延的方案,每個方案都很值得覺得自己在拖延的人去實踐,改變你的生活。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你可以撥空去看看《拖延心理學》。
以流程來看拖延發生
在這邊我要介紹一種製造業常用來檢測產品從原材料至最終成品所需要的活動圖,利用這張圖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我們到底在哪邊投入了有效率的生產活動,哪邊我們造成了拖延或者不必要的浪費。這張圖叫做價值流程圖,藉由這張圖,我們可以快速知道該移去哪個造成時間浪費的部分,進而改善我們拖延的機會以及增加效能。
圖中綠色的部份表示有生產力,紅色部份表示等待回應,對於製造業來說,等待回應是必須要拖延生產,因為她要等到確定才能執行後面的工作,這時拖延發生。
所以我們該怎麼解決這些拖延的問題
從前面提到的提姆‧厄本的演說、《拖延心理學》一書的描述,到製造業利用價值流程圖來解決造成浪費或拖延的問題,我們發現我們一直都在對抗並解決拖延的情況,拖延的形式也五花八門,解法也是,但是我們依舊很難解決拖延。原因就是沒有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就貿然採用某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此使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拖延的情況。我們應該先去了解自己物甚麼拖延,是因為心情不好不想工作?因為流程太複雜導致專案整個延期?還是因為經驗或心理創傷造成我們不想面對麻煩事,無能為力,所以只能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然後我們東西依舊擺在那邊沒有動?想要解決拖延問題,必須先了解發生事情的整體環境與狀況,然後根據這些辨識出來的問題來進行分門別類一一解決,才是有效地解決這些一直發生的問題。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有一個固定方法解決這些拖一的物,我必須很遺憾地說:沒有,因為要根據病情開藥!
我發現多數人都是治標不治本或者是隨便解決,事情就一直不斷發生,一定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你挑的工具到底能不能真正的藥到病除,所以,如果現在解決拖延的工具不管用,請重新弄清楚你拖延的症狀,再去找解方來幫助你改善這些問題吧!
至於怎麼找解方,除了剛剛提到的拖延心理學一書有著豐富的拖延種類以及詳細的知識外,很多坊間提倡的工作術或者有關思考決策等也可以協助你解決拖延的問題,改善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