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Users Community 2023 致社員信

Kevin 個人 2023 的 AI 社群營運報告與反思

(KJH) Kuan-Jung, Huang
6 min readDec 29, 2023

致 AI 社群的所有朋友:

人們在過往普遍相信年輕時多打拼,期望能按著過往傳統的路線升遷或是成長,並期望在一定時間能有一定的名聲或成就。這個理論是過往百年或千年所流傳的。並且這些過程也會「繼承給後代」。

但在今年 ChatGPT 出來之後,人們似乎又覺得不一樣了,在元宇宙的虛實整合的話題性,突然又回到「 AI 可能要取代工作了,我的生活要一團糟了」的想法。在彼時各種牛鬼蛇神出來,準備在蕭條的寒冬出來散播恐懼。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情況,但就是因為沒有出來講,所以才讓這些人出來。決定探索新技術的旅程同時以自身專業回饋社會,並且獲得一定的成就。

我還有優勢嗎?

一筆對自己有幫助的投資,很多時間是考慮這筆投資在能承受一定風險下可以有多少超額報酬?而在面對再次讓人們陷入焦慮的 AI 新技術中,同樣的概念也是適用的。一年下來人們從「 AI 可能要取代工作了」,透過各種學習與探索,逐漸理解到「 AI 不會取代工作,但會用 AI 的人一定會」。這些在 2023 年就開始想方設法增強自身能力的人,可以預見是後面取得超額報酬的人。

當知識可以用複利思考

如果是社團創立以來就加入的朋友,一定看過我寫的這兩段話

* Kevin 認為並沒有 100% 可以得到 ROI 的東西,然而最後一點一定 100% 會有投資報酬

* 學習,學習,學習。透過學習變得更聰明,變成某個領域專家,驅動 AI 進行任何事物才是好的 AI assitant intellgent。這是我(Kevin) 從 2018 大學畢業以來持續至今的信念。

這段話在前面一個段落剛好應驗了「 AI 不會取代工作,但會用 AI 的人一定會」。多花點時間想一下自己的工作有什麼地方要調整,或是可以用 AI 協助完成。

當生產力可以用複利思考

一天多完成一個任務可能沒有多大的感覺,但是在操作 AI 工作的時候,可能一天完成 100 件事情不一定是紙上談兵或天方夜譚。如果你將這件事持續個 5 年將會是多可觀的產出?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持續做,做久了就會越快。一個好的 prompt 寫作者花費時間讓 LLM 不胡說八道,短期也讓自己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當生產力提升之後,就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提升自己或做更好的規劃。

當人際關係因前面兩個而複利成長

來我們社群的朋友,可能是來學習怎麼用 AI,或是來認識新朋友,也有來找尋商機的朋友,在社群的互動過程中,新的橫向或是縱向關係被建立,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認識的人會幫助你達到什麼樣的新的高度。

我們社群的工作

我們建立這個社群的目的在於促進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使用者可以分享問題、交換知識和建立關係。我們相信你已經意識到,人工智慧是一個充滿潛力和機遇的領域,我們也相信你已經開始了解 AI 技術以及其對未來的影響。在經過一年的社團密集籌辦活動之後,我們除了向大家爭取到不少講師的時間以及錄影留存知識之外,更多的是開放不同的知識探索家在 Facebook 上分享他們自己對於 AI 的洞察,或是知識分享。

在 2023 年中,我們的 FB 約有 340,000 人次的瀏覽量,社團短短 9 個月的時間,從零成長到 1.7 萬人,當然相較於同性質的社團來說我們的社團人數很少,但是我們從問卷中發現:

每場演講中,平均聽分享的11% 的企業主,38% 的中高階主管 31% 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於社群想要認識企業端人脈或者,對於講師來說都是很棒的表現或交流。

在 Youtube 經營方面,我們有 23K 的總瀏覽量,以及 1440 位訂閱者。令我們感到開心的事情是我們並非娛樂頻道,內容也是非常困難的,居然總計有 3200 小時的總時數,也說明社群的朋友人對於議題是真心關注的。而且在直播後都還有將近 200 次以上的回訪量,且這些回訪量約有 10% 的人是從頭看到尾的。

我們也持續開始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與長期關係,這包含台灣的雲端業者們,以及技術專家們。

我們的幹部

我想,以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機構所援助的社群能有將近 1.7 萬人,這個經營成果是令人驚艷的。同時我們在跟敏捷社群合辦的 Line 社群雖然從 5 千人降至 4.8 K 的人數。這樣的成功肯定是一個能幹、聰明並賣力的團隊所組成的。身為這樣團隊其中一份子,我感到非常驕傲。

當然經營一個社群是真的很不容易。在一個經營績效良好的企業中你的團隊可以是能幹、聰明並賣力的的三種其中兩種。並且以高報酬獎勵之,但是在我們社群,我們並需三者皆有才有辦法。

這些源自於我們除了對於成為一個卓越的知識社群的追求以外,我們更致力於打造一個重要,有價值的東西給我們每一位參與社群的朋友們。

如果我自己本身打造的 metablox.co,它是一個保存回憶,人生中最珍貴價值的平台。進一步地,希望打造出來的社群,是我們可以在後面很驕傲地向後人所述說的「想當年啊…」

當然這樣的工作很不容易,一年「大咖講座(感謝明遠副社長的命名)」與「QA 時間的場次」合計下來剛好 71 場次,沒有這樣的恆毅力是達不到的。我要特別感謝 Darren 與 Jimmy,沒有他們兩個我想 71 場次這件事是完全做不到的。也要感謝各位海報組的志工持續製作精緻的海報資訊。

這種社群經營的過程讓人看到更真實的人性。在幹部們孜孜不倦的讓社群茁壯的同時,我們社團也受到很多前輩的支持,投入寶貴時間來分享一場又一場的演講,直到今天我們社團內容積累起來,也開始對一些來學 AI 的人有影響力。

我們打算做的

AI 終究有其限制,AIGC 不可能完全不需要人類介入,一定是 IA intellgent assitant,這個概念在我創立社團並對外公開演講的就說明了,這是借用 《謝謝你遲到了》 ㄧ書作者在第九章的標題概念。沒想到幾天後微軟把他的 AI 整合的生態系產品命名為 copilot。

我們來社團的每個人都是一起預見未來 AI 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們幹部則是往落實 AI 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努力進行宣揚與教育。再放到更大的,很多台灣的菁英份子也在這個浪潮中努力做出貢獻,讓大家能更快地適應並融入新科技的發展。

2024 年的目標

我們一樣處於面對環境的高度變動,我們致力於了解新的技術與新的應用,讓社群朋友持續取得最新的資訊以及思維。我們的目標依舊是持續舉辦活動之外,同時讓大家更理解怎樣用 AI,這需要大量時間的投入以及投資。

在 2023 年的簡易調查中,居然還是有高達 60% 的企業停留在評估或測試 AI,還有 25% 的企業甚至尚未開始使用 AI。算下來平均只有 15% 的企業正式使用 AI 在日常工作中。所以本社群的第一筆最大的投資在於建置論壇,這樣的論壇有顯著的機會可以改善企業對於資訊搜尋的便利性以及對於工具的比較性,從中帶來的些許收入支撐社群未來可能所需的經費。同時有關注到女性的互動偏少,這塊我也會持續加強,讓女性願意參加,或是提供一些幫助讓女性也能參與到 AI 的話題。再來是議題的多元性,我們在 2024 也會關注 HR, ESG, DevOps 跟資安等等企業持續面臨的威脅與挑戰。

2023 年是充滿各種挑戰與驚喜的一年,我們由衷感謝各位帶給我們的鼓勵、資訊與信賴,感謝所有團隊成員的努力,感謝家人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