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遊戲化產生商業價值

策略模板 — 業務指標篇

我讀了《遊戲化實戰全書》我想做遊戲化,但不知道怎麼跟商業結合

談到商務人士想要進行遊戲化並且能夠透過這樣的機制賺錢時,通常都很傷腦筋,身為推廣者的我也是很常被這樣挑戰:遊戲化真的能為我帶來獲益嗎,這個是不是炒作的關鍵詞?其實遊戲化一定可以為你帶來獲利的,因為會有風潮的關鍵字除了行銷之外,也是有一定的底蘊才有辦法被炒作,至少我看到好幾家大公司都慢慢地開始自己嘗試遊戲化,以及找尋顧問服務。

那一般的遊戲化顧問除了設計出好的遊戲化體驗之外,更多時間我們都專注在這件事情上:找出商務要關注的焦點。而理想上的商務指標要有 3 到 8 個商務焦點。這些焦點通常都會是可以量化的指標,以我的經驗來說,假設有家串流提供商想要增加賺到更多的錢,我會邀請該客戶進行思考,找出 3 ~ 8 個關注的焦點,我的客戶想到了這些焦點:

  • sharing
  • revenue
  • user
  • video watch
  • RSS

一旦客戶找到這些指標,接著就是要邀請客戶想一下什麼東西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

找出指標有什麼好處?

每個業務指標會產生我們不想要的後果,例如 GE 就有個很有名的考核制度,只要是團隊績效最後 10% ,就會被開除。這個制度當初設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獲利,並且都是保留 90% 的優良人才

但衍伸的問題就是主管或團隊的人不希望成為那 10% 的人,結果造成團隊招募更多平庸的人才進公司,避免自己成為那 10% 的人。這個就是我們不想要設計後所產生的後果,所以在排序指標之後還要想一下這些指標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避免掉。

問題: 那如果我的排序的第一個表現最好,但其他的指標很平庸,這樣算好嗎?

最好是重新辨識、細化或是重新排序這些業務指標。平庸的指標不見得是壞的,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庸的指標帶往錯誤的體驗設計或是預期結果。另外,排序並細化指標就是按照重要性排序,因為不同的排序會有產生不同的體驗流程結果。舉例來說,經過討論後的排序指標如下:

  • revenue
  • user
  • video watch
  • sharing
  • RSS

我們做好排序之後,就針對每個業務指標進行精煉,例如:revenue 改為提高 recurring revenue,使商務指標更聚焦在回流所產生的利潤;提高使用者改為更聚焦在 DAU/MAU;接著客戶希望完課率提高,所以 video watch 應改為 video completed 數量更簡單易懂,同時加入達標且量化的條件;Sharing 改為分享到 FB 平台,以避免花錢做廣告打在不是我們要的平台;最後提高 RSS 則精煉為多少文章評論平台。

我可以隨時改變指標的排序嗎?

可以,要注意的是,只要業務指標的優先順序有變,也會更改到要著重的體驗設計,改變我期望的使用者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