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回應與監控

直面風險並且採取規劃好的行動消除風險

Image Powered by DALLE

在當今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有效地管理風險成為了企業維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關鍵。風險管理不僅涉及到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還包括對風險的減緩(回應)、監控和報告。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風險減緩和風險監控的策略。

風險回應策略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針對遇到的風險做出以下回應:接受這個風險,也就是不對他採取任何行動。或者是避免這個風險。轉移這個風險,例如買保險。最後一個就是減緩風險。那如何減緩風險呢?我們先想一下目標:減緩風險就是我們要把影響力跟可能性都降到最低的層級。那如何採取這個行動呢?我們有以下的流程:控制、評估效益或者是成本,利用評估其影響、可能性還有進行減緩過程後剩餘的風險。

風險減緩分析

一般來說控制風險要如何進行呢?首先我們先挑選出風險容忍度過高的事項進行分析。舉例來說,回到伺服器老舊的問題,我們可以買一台新的機器來做到風險的控制,然後分析其效益與成本,接著再分析其可能性、影響,最後算出整個新的風險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另外一個方法可能是購買雲端的方案,一樣照上面的步驟進行。最後會得出一個減緩的效果。

那是不是我們都採取最低的剩餘風險呢?你還要想一下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不採用。

雖然你可以對風險採取很多行動,但是通常建議先從思考減緩風險的步驟開始執行起,接著是要考慮減緩措施的可行性。

風險監控

隨著市場的變化,風險也會不斷變動,因此我們會持續的風險監控和報告。風險監控除了追蹤訂定的指標跟實際情況是否有出入之外(有無異常),也要聚焦效率性。如果我們發現監控的效率低下,或是常常在執行意外的緊急回應時,應該回頭檢視風險清單有無把一些情境納入風險管理考量。

監控的頻率或範圍可能會因新情況的出現或變動而調整,比如當有新的資產加入、公司的政策或管理流程等變更發生。

風險報告

風險報告是風險管理過程的一部分,需要將企業的風險容忍度和風險規模的治理相關內容納入思考。此外,報告還應該要點出重要的變更事項。這些報告不僅幫助管理層了解風險狀況,還為制定未來的風險減緩策略的預算提供了基礎方向。

結論

有效的風險管理不僅是識別和評估風險,更重要的是要採取適當的回應措施來減緩風險,並通過持續的監控和報告來確保風險保持在可控範圍內。運用這些策略,組織可以在面對不確定性和挑戰時保持穩定和發展。

--

--

(KJH) Kuan-Jung, Huang
(KJH) Kuan-Jung, Huang

Written by (KJH) Kuan-Jung, Huang

CTO at Metablox.co, Founder of AI Users Community in Taiwan

No responses yet